“只要你识字,会用手机,种烟、烤烟就不再是难事了。”谈及烟叶生产,已种了30多年烟的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街道烟农董德坤感叹道,“科技真的改变了我们种地的方式。”
种烟、编烟、烤烟是传统烟叶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近年来,云南中烟烟机公司(以下简称“烟机公司”)聚焦烟农在田间作业、烟叶装夹与烟叶烘烤中的潜在需要,研发一批省工、省时、省力的新农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马龙区旧县街道小房子村烟田一角(2024年8月2日摄)。
田间作业:机械化促进标准化
“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对农机的个性化、机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烟机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蒋仕飞介绍,山地、丘陵地区要求农机需要具备较高的转场机动性、坡地作业安全性、陡峭狭小空间通过性、复杂地面环境适应性等。
为打破“农机在平原大地飞驰前行,在丘陵山地寸步难行”的窘境,烟机公司结合云南山地、丘陵特点,研发了一批“小巧灵”的农机设备。
“新农机小巧、实用,起垄、打塘、覆膜、移栽、浇水,一步到位。”据董德坤介绍,以前40多亩烟田,靠人工栽种至少要半个月,现在用农机设备一星期就能完成。
董德坤所说的农机设备主要是烟草铲式深耕机、自走式电动移栽机、油电式混动移栽机、多功能履带式作业车等新农用机械,正是这些农机设备的投用,让烟田作业变得轻松、简单。
“农机设备的投用不仅降低了烟农的工作强度,而且有效提升了种地效率,还实现了烟叶种植标准化。”马龙区旧县街道小房子村金丰联合社相关负责人说,新一代机械设备融入了烟叶种植的“经验”,让烟田作业规范化、标准化,烟农“小白”半天就可以轻松上手,种烟已不再是件难事。
烟叶装夹:“小烟夹”发挥“大作用”
编烟是烟叶烘烤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烟叶生产中最繁琐、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只有合理、均匀地编烟才能保证同类烟叶烘烤时受热一致。
编烟也曾是烟农们最头疼的一道工序。传统的编烟方式是将从烟田采摘回来的鲜烟叶一片片用细绳绑在一根根比大拇指稍粗、一米多长的竹竿上。
“编一竿烟叶需要5分钟-6分钟,三个人一起编,一房烟也得花费半天时间。编几竿烟,手上身上全是又黑又厚的烟油,洗都洗不掉。”回忆起老式编烟,正在曲靖烟草石墨烯清洁智能烘烤工场使用烟夹编烟的烟农李大姐直摇头。
瞄准烟农们生产过程中的痛点,烟机公司推出了新式编烟夹,凭借操作简单、速度快、编烟质量好等优势,快速得到了烟农们的认可,现已在云南、贵州等地广泛使用。
“一放、一铺、一插、一压,简单的四个步骤,就将一夹烟编好了。”李大姐熟练地操作着烟夹,说话间就夹好了一竿烟。
“小小的一套烟夹发挥着大作用。”金丰联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1人即可操作的烟夹装置代替了原来4人-5人的工作量;切实提高了编烟速度,降低了用工成本,减少了青痕烟、僵片烟比例。
“实用才是硬道理。烟机公司作为中烟机械集团公司烟夹生产制造单位,实现了烟夹在线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100%。”蒋仕飞介绍,每年烟机公司要产出数百万套烟夹。
烟叶烘烤:数智化引领烘烤未来
每年夏末秋初,是采烟烤烟最繁忙的季节。
8月中旬,满载烟叶的农用车纷纷汇集到小房子村石墨烯清洁智能烘烤工场。烟叶交收区域,一片繁忙。但走进烘烤区,只见排列整齐的烤房,见不到烘烤工人。
“过去烘烤,为控制烤烟的温度、湿度等指标,需要我们24小时守护,烤烟也烤人。”董德坤说,“现在我们通过控制屏,就可以实时掌握烤房温湿度;石墨烯烤房里还安装了升降机,再也不用爬高走低,工作也更加安全了。”
“烘烤已进入‘指尖上调度、云端上守护’的数智化时代。”烟机公司机械工程师倪敏介绍,传感器、控制器、数智仪表等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烟叶烘烤远程智能操控。
曲靖市烟叶智慧烘烤工程中心鸡头村清洁智能烘烤工场一角(2024年8月2日拍摄)。
智能烘烤工场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烤”出了烟叶好成绩。
“烤烟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董德坤说,从前,烤烟是个技术活,烘烤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加火通风;现在,只要严格按照科学烘烤曲线,仔细观察烟叶变化,在控制设备上设置好时间、温湿度,定时观察烟叶变化做好调控,就能烤出“金叶子”。
“智能采烤分收一体化是烟叶烘烤现代化的‘归宿’。” 倪敏认为,石墨烯智能烘烤远程智能控制只是智能烘烤的一小步,未来,烟机公司将在采烤分收一体化全链条上发力,让烟农们操作起来更简单、生产效率再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聪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e8cars.com/e/74642.shtml